作者: 綠色和平減塑專案小組
綠色和平東亞分部今(19)日發布「臺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」報告,結果顯示韓國、臺灣、日本三地的初級塑膠聚合物產能每年可達4,199萬噸(Mt),推估因此可產生碳排放相當於99.93百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。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強調,塑膠污染已不僅海洋垃圾、廢棄物問題,更是扭轉氣候變遷的關鍵之一,政府及各界在致力淨零碳排目標之際,石化產業可扮演更積極的角色。
「臺日韓塑膠及石化產業分析」(Tri-Market plastics and petrochemical analysis)報告指出:
政府間氣候變遷因應委員會(IPCC)指出,塑膠產業99%為石化原料,也成為全球達成淨零排放的最大阻礙;全球溫室氣體排放中,約有3.8~4.5%來自塑膠的全生命週期。尤其85%的排放集中於生產階段,使用及廢棄物階段相對較少。
因此,綠色和平主張,為守住《巴黎氣候協定》1.5度的升溫目標,《全球塑膠公約》(Global Plastics Treaty)必須載明在2040年前減產至少75%,才能保護地球與我們的健康。
《全球塑膠公約》第五次談判會議(the fifth Session of Intergovernmental Negotiating Committee, INC-5)將在11月25日至12月1日於韓國釜山舉行,亦是最關鍵的一次談判。
綠色和平臺北辦公室減塑專案負責人張凱婷指出,塑膠減產已在國際間透過《通往釜山-原生塑膠宣言》形成初步共識,臺灣政府應跟進研擬「塑膠減產」以及「減少石化生產」政策,並檢討「四輕擴建乙烯產能」決策,才能協助臺灣邁向淨零。
原文網址:https://www.greenpeace.org/taiwan/press/43004/%E8%87%BA%E6%97%A5%E9%9F%93%E5%A1%91%E8%86%A0%E6%A5%AD%E5%B9%B4%E5%8F%AF%E8%A3%BD%E9%80%A0%E8%BF%914-2%E5%8D%83%E8%90%AC%E5%99%B8%E7%A2%B3%E6%8E%92%E3%80%80%E7%B6%A0%E8%89%B2%E5%92%8C%E5%B9%B3/